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

图片

科学研究

学术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团队 >> 正文
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2018-01-01 10:52 (阅读:)

一、基本情况概述

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由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建设,是遵义医学院第三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位于遵义医学院校本部行政楼四楼,占地1000平方米,新校区在建用地4000平方米。实验室以麻醉学为核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建立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采用线粒体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来探究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方式下心肌线粒体的差异蛋白;观察缺血后处理、吡那地尔和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索Nrf2-ARE信号通路在其心肌保护机制中的作用。为防治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奠定基础;运用数字化基因表达谱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差异基因及差异microRNA的表达变化,从分子层面解释缺血后处理及药物后处理以及mitoKATP通道心肌保护机制。

该研究方向在任务期内获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4篇。

(2)全身麻醉中枢神经作用机制研究

以睡眠-觉醒调控通路为切入点,针对该通路的三组关键神经核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结节乳状体及蓝斑,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微透析与电生理技术,探索静脉麻醉药异丙酚、依托咪酯及右美托咪定对活体大鼠睡眠-觉醒脑区功能连接、核团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影响,以明确三种药物影响睡眠-觉醒通路的异同;同时运用光遗传学技术和斑马鱼模式动物,通过特异性的调控活体神经元,在神经网络与突触水平阐明全麻药致意识消失的作用机制。本项目旨在为探索静脉麻醉药致意识消失的机制提供靶向性作用的实验与理论依据。

该研究方向在任务期内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6篇。

(3)疼痛与镇痛研究

①利用最新的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慢性疼痛病人(主要来自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利用静息态fMRI分析疼痛相关脑区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神经影像变化;利用DKI以及VBM功能链接等分析方法分析慢性疼痛患者脑容量和神经纤维的结构改变。②观察慢性疼痛大鼠LC脑区的激活情况以及LC激活后释放的NE在脊髓背根对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利用药物遗传学DREADD技术干预LC和/或脊髓背根胶质细胞活性后观察三者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该研究方向在任务期内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4篇。

(4)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

研究通过新生大鼠间断重复吸入麻醉的整体和离体模型,以七氟烷为代表,从蛋白组和电生理水平研究哺乳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学习记忆变化。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MRI、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时期行为学、海马体积、海马和脑脊液(CSF)中Aβ、Tau蛋白、早老蛋白(PS)、ApoE基因及多态性、海马神经元电生理变化,揭示七氟烷麻醉后学习记忆变化及其机制;并进一步行临床评估认知水平,确证间断多次吸入七氟烷患者CSF中Aβ、Tau蛋白和ApoE的变化。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提供理论基础和生物学标志物。

该研究方向在任务期内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2篇。

二、实验室基本建设完成情况

实验室科研用房现有1000平方米(新校区建设用房4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已拥有与麻醉相关的心脏与冠脉损伤与保护、全身麻醉药物作用与机制,镇痛及疼痛机制为主线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先进的实验研究平台,采用神经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药理学等研究技术,结合转化医学的手段,将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有机结合。

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遵义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已拥有进行以上方向研究的常规仪器和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包括脑片膜片钳系统、在体膜片钳系统、神经递质微透析检测系统、全自动离体心脏灌注装置、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全波长多功能酶标读数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级正/倒置荧光显微镜、疼痛机械痛/热痛/甩尾痛测痛仪、超微量注射给药系统、双向电泳系统、超声波双通血流量计、高速冷冻离心机、Odyssey红外荧光成像系统、各种微型印迹电泳转移系统、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荧光及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筛选系统、各种电子显微镜等,总价值1800余万元。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提供完善的供水、供电等辅助设施,对科研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配套设施如:SPF级实验动物房为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实验动物的保障;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图书馆系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可以保证科研所需的文献,信息来源途径通畅。

实验室管理人员承担和维护实验室日常运行工作,包括实验室公用设备和仪器的日常运转和维修工作。遵循“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原则,向院内外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学生开放,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继续推进实验室“专家化管理”路线,促进科研人员充分利用本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和科研条件,同时提升实验室学术水平,使实验室成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地。

三、研究工作和成果

实验室建设期间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贵州省科学技术转化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专利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

四、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实验室组建后已形成梯队结构合理、科研实力较强和优势明显的实验室队伍,先后培养博士(含在读)8名,培养硕士生104名。实验室长期提供各种短期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建设期内,实验室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开展研究,经过4年建设,现已有固定人员1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人,有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年龄在50岁以下的11人,占研究人员的65%。另外实验室进一步加快优秀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国内国外合作,如近几年和Rush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学术交流和开放流动

实验室注重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同国内外科研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本实验室做学术报告,并注重交叉学科的交流;举办重要的国内学术会议,鼓励研究人员外出参加国内外学习和交流。2012年至2015年,实验室共计派出10人赴美参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年会,并作壁报汇报交流。

实验室与美国RUSH大学周劲松教授、中国香港大学夏正远教授、美国西北大学董红心教授、加拿大温尼伯市曼尼托巴大学、丹麦皇家医学院心脏中心、渥太华大学心脏病研究中心、德国柏林心脏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神经所、上海交大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选送1名科研骨干出国深造。聘请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江学者”刘进教授为实验室候鸟人才,指导科学研究、培养青年人才。目前已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麻醉学专业博士7名。

实验室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成功举办2012中国西部省(区)麻醉学术年会、第十七届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暨2012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2013中国药理学会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等大型学术会议9场次,已举办学术讲座27场次。近期将承办在遵义召开“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周’第七届中国东盟新药研发研讨会”子项目(2014年9月2日), 将有中国-东盟10余专家作报告。邀请到由美国华人麻醉医师协会(CASA)专家9月6-8日到遵义为麻醉科、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医师、ICU等医师讲学,其中有新奥尔良 杜兰大学医学中心副教授Henry Liu博士、耶鲁大学麻醉学Jinlei Li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麻醉学与危重医学副教授高卫东博士、弗罗里达大学医学院聘为麻醉科副教授彭勇刚博士、美国华人麻醉学会会长唐越博士、纽约州立大学Stony Brook医学院麻醉科刘立新博士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马虹博士等专家。2014年9月13-14日,将有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黄宇光教授率领的协和博士团来实验室讲学等学术活动。

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受卫生部委托开展“初级创伤救治”国际培训项目;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围术期呼吸循环管理及容量治疗,平均参加人数330人/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吸入麻醉,平均参加人数290人/年;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围术期有创动/静脉监测,平均参加人数290人/年。向推广麻醉信息系统;麻醉恢复室建设与使用;围术期合理用血与节约用血技术;可视化麻醉技术;其它麻醉与疼痛相关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新技术实验室依托单位为贵州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制定临床质量控制标准,开展贵州省质量控制检查,推动贵州省临床质量技术进步,加强了与省内外医院的临床联系。

同时,实验室鼓励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报告会,促进不同领域、不同方向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学术交流的报告会。定期邀请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做学科发展、领域前沿和最新成果的报告;

此外,每个团队每周召定期开一次例会,交流研究进展、成果促进组内学术交流,交流各团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促进团队间的相互了解和科研合作,探讨、酝酿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及生长点。

实验团队在获“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及“贵州省麻醉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2012年、2013年分别被评为“贵州省高等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省级教学团队”及“贵州省麻醉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实验室长期对外开放,为遵义医学院及外院师生、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实验平台和技术支持。

六、运行管理

实验室大力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形成了严肃而又活跃的学术氛围。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成立学术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年度科研工作计划、重大学术安排等事项。实验室十分重视学术委员会的权威性、代表性和国际性。

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根据运行和发展需要,保留精干学术带头人、科研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应按需聘任。实验室把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通过各种方式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实验室建设期间,实验室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得到显著提高。

七、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思路

未来将继续坚持以围术期器官保护和神经科学为两大研究方向,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寻求围术期减少器官损害的防治措施,探索全身麻醉致意识消失的机制以及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校园1号路(新蒲校区)
          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201号(大连路校区)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金海岸(珠海校区)

校办电话:0851-28609388  28642444(传真)   本科生招生:0851-28205801  28204791
研究生招生:0851-28643580  成教招生:0851-28609685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遵义医科大学  黔ICP备06003261号-2 贵公网安备52030002001152号

版权声明 | 隐私声明 | 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